2025年6月初,中國家裝行業突發“地震”。曾被譽為黑馬的整裝品牌“住范兒”宣布停擺,北京、上海等地800多名業主的裝修工程戛然而止。其上海公司大門緊閉、木板封鎖,用戶維權如潮。據不完全統計,上海地區就有超200個項目停工,數百名業主付出數萬元至幾十萬元定金后,面對一地狼藉無處申訴。這一事件成為家裝行業系統性危機的縮影。
據無破數據終端統計,2024年是家裝企業破產的高峰期,較2023年新增93家破產企業,增幅高達26.8%。2025年上半年,家裝企業破產數量雖略有放緩,但平均每1.36天就有一家宣告破產。過去五年內,家裝行業破產企業年均增長率高達43.72%,其中2023年增長最快,增幅達101.22%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破產重整企業數量極少,表明大部分企業在危機中選擇直接退出,而非修復重生。
破產處理周期也在加快,從2021年的平均376天縮短至2025年的77天,反映出法律效率的提升,但也說明行業退出節奏加速。
從地域看,浙江省成為破產企業最多的省份,占比超23%,貴州、安徽、湖南等人口大省也在榜上。上海是唯一進入前十的直轄市,暴露出經濟發達地區也難逃沖擊。
家裝行業深度綁定房地產,而房地產銷售連續三年下滑(2022-2024年新房銷售面積從13.58億㎡跌至9.74億㎡),直接導致裝企訂單銳減、回款斷流。曾營收百億的廣田集團因恒大欠款151億元無力回收,負債率高達97%,被迫重整。另一頭部企業東易日盛營收較高峰期縮水七成,股票被標記*ST,門店關閉、員工欠薪、工程爛尾成常態。
這些企業陷入困境的共同癥結在于:對房企高度依賴、墊資模式風險高、轉型遲緩。
互聯網平臺曾帶著資本與流量殺入家裝領域,卻無一幸免。“住范兒”便是典型代表,其將大量預收款挪作團購補貼、廣告運營等非交付用途,資金鏈斷裂。字節跳動的“住好家”因標準化承諾難以落地而遭投訴,運營僅14個月即停擺。阿里旗下“Homearch”直營店因高投入(單店超億元)、低復購率而退場。
這些失敗說明:家裝本質上是重交付、重服務的復雜業務,無法被“互聯網邏輯”簡單復制。
部分材料商、物業公司也曾嘗試整裝轉型,如某鋁合金門窗企業借舊改切入家裝市場,但施工混亂、增項不斷,最終黯然退出。某頭部物業公司推行的“社區快裝”因設計協同效率低、工期延誤率超70%,口碑崩盤。
大型連鎖企業也深陷“規模陷阱”。曾承接奧運、世博等工程的洪濤集團,五年內被抽貸10億元,2025年被終止上市。住范兒北京旗艦店月成本超千萬,客單價卻僅8萬元,坪效嚴重倒掛。
區域市場的中小裝企則在低價競爭與高獲客成本夾擊下生存艱難。2024年浙江破產的28家裝企中,有19家被“低價整裝”拖垮——客單價壓至6萬元以下,以次充好導致糾紛頻發。施工隊和獨立設計師以社區口碑或“百元設計”爭奪流量入口,中小裝企市場份額跌至不足20%。
家裝企業暴雷的根本原因之一,是預付款被系統性挪用。在“住范兒”等企業中,預收款占比高達95%,被挪用于補貼、擴張甚至高管分紅。當客單價與運營成本倒掛、現金流斷裂,“拆東墻補西墻”的游戲終會崩塌。
同時,外部環境也在不斷惡化。2021-2024年,建筑業破產企業數量從324家增至1085家,家裝企業破產增長超370%,遠超房地產業增長水平。
消費者心態也發生深刻變化。從“品牌信任”轉向“自主控制”,小紅書“自裝聯盟”瀏覽量破2億,年輕人更傾向DIY或小規模定制。2025年,有68%的Z世代用戶將“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”列為決策核心,三年增長三倍。“心價比”開始取代“性價比”,情緒療愈型空間如電競房、情侶房、寵物房等成為流行賽道。
免責聲明: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,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,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,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
咨詢熱線:0571-89882930 廣告合作:0571-89882930
展會合作:0571-88173216 投訴電話:0571-89882999
眾品家具網 zp1918.com 版權所有 2002-2018 常年法律顧問: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_傅國寶 經營許可證:浙B2-20210026 | 浙ICP備08015491號-8
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1902號